请百度搜索中众能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关键词找到我们!

热点推荐词:

企业文化




qywh.PNG


blob.png

中众能人力资源公司大力发展领导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第1个阶段是建立领导力素质模型,有了模型,就有了选拔和培养领导人的标准,这是领导力发展的起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第2个阶段,是要建立测评与发展中心,这是将素质模型落地的非常重要的方式,真正实现基于模型的测评与发展。第3个阶段,是建立基于素质模型的完整的领导人才选、育、用、留的机制和流程,将领导力的发展流程同战略流程、运营流程、文化塑造流程等实现无缝链接,一体化运行。

 

     

blob.png


 

 

一、领导力第一项素质  先公后私

 

定义:围绕全局利益与局部个人利益的权衡、公事与私事的取舍并对底线进行控制与管理的领导力素质。

 

★精通级:大公无私

合伙思维,心中无我

以司为家,为家筑梦 

鞠躬尽瘁,学习楷模

 

★指导级:公而忘私

主人意识,牺牲个人

同心同路,兢兢业业

底线提高,赶超自我

 

★拓展级:先公后私

全局为先,廉洁奉公

以公为先,认真负责

恪守底线,严以律己

 

★学习级:公多私少

全局为多,少有私利

以公为多,少有私事

底线徘徊,少有失守

 

★淘汰级:私在公先

个人导向,贪小便宜

假公济私,损人利己

自私自利,斤斤计较

 

 

二、领导力第二项素质  战略思维

 

定义:围绕思考问题与行动的系统性、前瞻性和独特价值体系(指目标、行动、计划、资源整合和策略等)的领导力素质。

 

★精通级:能系统展现出前瞻性和独特价值体系并堪为典范

系统展现较高深度的经营意识,系统思考,前瞻性思维,推动创新变革

系统展现较有高度的对行业(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成为行业(专业)领域专家

系统展现较高广度的独特价值并堪为典范(指涉及范围较高广度的行为价值取向)

 

★指导级:能独立展现出较有深度和价值的意识和行为

独立展现较有深度的经营意识,系统思考,前瞻性思维

独立展现较有高度的对行业(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

独立展现较有广度的独特价值(指涉及范围较有广度的行为价值取向)

 

★拓展级:基本能自主展现出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基本能自主展现出一定的经营意识,系统思考,前瞻性思维

基本能自主展现出对行业(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

基本能自主展现出一定的独特价值

 

★学习级:经一定辅导后能表现出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经一定辅导,能表现出一些经营意识,系统思考和前瞻性思维

经一定辅导,能表现出一些对行业(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

经一定辅导,工作中展现出一些独特价值

 

★淘汰级:经反复辅导仍较难改进或提升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经反复辅导,缺乏经营意识,系统思考薄弱,前瞻性思维欠缺

经反复辅导,缺乏对行业(专业)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知

经反复辅导,工作中几乎没有展现独特价值

 

 

三、领导力第三项素质  自我驱动 

 

定义:围绕自我管理、设定目标、整合资源、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成果的领导力素质。

 

★精通级:能系统展现出较强的意识和行为并视为楷模

围绕工作设定目标和计划,整合资源并达到整体效能最大化

较强自我管理,点燃他人,废寝忘食,视为楷模

形成卓越执行力和创新思维,展现较高的工作成果,全面提升组织绩效

 

★指导级:能独立展现出较好的意识和行为

围绕工作设定目标和计划,高效行动,以终为始并表现出顽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计划推进能力

独立展现较好自我管理,帮助他人管理,表现出坚定的勇气和意志

形成较好的执行力和创新思维,挑战困难,展现较好的工作成果

 

★拓展级:基本能自主展现出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围绕工作主动设定目标和计划,采取行动,勇于担当并想办法统筹资源,协调推进

基本能自主表现出稳定的自我管理,争分夺秒,只争朝夕

基本能直面并解决困难,自主展现出稳定的工作成果

 

★学习级:经一定辅导后能表现出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经一定辅导,设定一些目标,表现出一些主动担当

经一定辅导,表现出一些自我管理,采取行动

经一定辅导,展现出一些工作成果,想办法解决困难

 

★淘汰级:经反复辅导仍较难改进或提升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经反复辅导,几乎很少设定目标,推卸责任 

经反复辅导,几乎很少自我管理,找理由,找借口

经反复辅导,几乎很少有工作成果,面对困难,退缩不前

 

 

四、领导力第四项素质  感召团队

 

定义:围绕团队气氛、团队挑战性目标和团队战斗力的领导力素质。

 

★精通级:高效团队超越挑战性目标展现超强战斗力并堪为典范

团队领袖,无时无刻激发团队强大凝聚力,堪为典范

团队目标具有较强挑战性,激发所有成员潜力和斗志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展现超强战斗力,超越目标

 

★指导级:提升团队倡导内部良性竞争并展现较强的战斗力

激励团队,你追我赶,强化内部良性竞争,活力四射

团队目标具有较高挑战性,合理化解,迎难而上

沟通高效,快速运转,展现较强的战斗力

 

★拓展级:稳固团队实现目标明确并维持基本稳定的战斗力

稳固团队,有效识别下属优劣势,有一定预见能力

团队目标具有一定挑战性,积极倡导,共同行动和推进

沟通顺畅,良性协作,维持基本稳定的战斗力

 

★学习级:经一定辅导后能表现出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经一定辅导,能表现出一些团队合作文化,互相协助和支持 

经一定辅导,形成一些团队目标,努力践行和推进

经一定辅导,能表现出一些沟通和配合,意识到荣誉感

 

★淘汰级:经反复辅导仍较难改进或提升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经反复辅导,团队合作文化淡薄,互相不懂得欣赏和信任

经反复辅导,自我组织意识薄弱,缺乏大局观和全局观

经反复辅导,团队沟通不顺畅,配合不够默契,缺乏荣誉感

 

 

五、领导力第五项素质  挑战现状

 

定义:围绕进步、突破和卓越的领导力素质。

 

★精通级:全面表现进步、突破和卓越的意识和行为并堪为典范

有较强烈进取心,勇于接受挑战,影响他人,追求完美

主动设定难度较高的挑战性目标,制订具体可操作行动方案并监督实施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成果落地,堪为典范

 

★指导级:持续表现出进步、突破和卓越的意识和行为

有强烈进取心,对事业有强烈追求,持续提升,突破显著

主动设定难度较大的挑战性目标,制订具体可操作行动方案

整合资源,解决困难,成果较为明显

 

★拓展级:稳定表现出进步、突破和卓越的意识和行为

有稳定进取心,对事业有稳定追求,敢于向行业(专业)领域挑战

主动设定挑战性目标,分解计划并采取行动,逐步推进

直面问题,思考问题,克服解决,成果稍有起色

 

★学习级:经一定辅导后能表现出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经一定辅导,表现出一些进取心,能表现出一些向行业(专业)领域挑战的意识和行为

经一定辅导,设定出一些目标,分解计划并采取行动

经一定辅导,提出问题,解决一些困难,成果暂时尚不明显

 

★淘汰级:经反复辅导仍较难改进或提升符合要求的意识和行为

经反复辅导,几乎很少有进取心,对事业没有追求和规划

经反复辅导,几乎很少设定目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经反复辅导,几乎很少体现成果,固步自封

 

记住这处世细节100条,会让你终身受益

1、别人给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2、别人对你说话,你起码要能接话,不能人家说了上句,你没了下句,或者一味是“啊啊”、“是是”。

3、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可以假装没注意到。

4、心情不好,再好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也补救不了皮肤。

5、睡眠不好,会使人说话语无伦次,反应迟钝,黑眼圈突出。

6、别人释放“有毒气体”的时候不能嫌恶的躲开或者拿手扇,要装作若无其事。

7、被领导训斥的时候,不要低头,要直视领导,表示接受批评,领导的火就会慢慢消退。否则,领导会认为你是在火上浇油。

8、女人一辈子不能手心朝上向男人要钱花。

9、吃完饭退席时说:“我吃完了,你们慢用。”

10、给人递水递饭一定是双手。

11、坐椅子时,椅子腿不要翘起来。

12、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不要拿筷子敲碗。

13、最后一个进门记得随手关门。

14、送人走要说:“慢走”。

15、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16、递刀具给别人要递刀柄一端。

17、不揭别人的短处。

18、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

19、帮别人倒茶倒水之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20、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1、遇到那种往里往外都能开的门,拉而不是推。

22、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承诺。

23、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贪财,钱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

24、屋里有人时,出门要轻手关门。

25、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

26、与其挖空心思留住男人,不如让男人挖空心思留住自己。

27、人穷志不短。

28、盛饭或端茶给别人时,如果中间隔了人,不要从别人面前经过递,而要从别人后面绕过递。

29、自己有本事才是真本事。

30、学会温柔,学会聆听。

3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到床上。

3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当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3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34、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厚着脸皮不停的问。

35、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出声音。

36、拣东西或者穿鞋的时候要蹲下,不要弯腰撅屁股。

37、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辩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38、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39、在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还让主人清理。

40、生活中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合拍,但是有一点是四海皆准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41、待客不可不大方,持家不可不细心。

42、把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还击。

43、人活在这个世上,首先要学会一个“忍”字。

44、不要轻易告诉别人你的秘密。

45、钱不是靠攒的,而是靠赚的。

46、学无止境,不仅仅是学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象得要复杂。

47、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

4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的失职。

49、只有错买,没有错卖。不要只顾着贪小便宜。

50、有时候孤单是正常的。不要害怕,要自己调剂。

51、要有真正的朋友,但不知你有没有福气遇到。不管有没有遇到,都不要否认它。不要算计别人,尤其不要算计自己喜欢的人。

52、最勇敢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不要害怕被欺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骗。

53、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可能是回不来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可以承受的数位之内,即使回不来,也是心里早准备好的。自己不能承受损失的数目,就不能借。

54、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许多可贵的友谊都败坏在钱上。

55、君子可喻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

56、出门在外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57、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58、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对方如果是长辈或者你的上司,那么要等对方先挂了你再挂。如果你自己就是长辈或上司,那就主动先挂电话,别人那边的人等。

59、一次不忠,百次不容。

60、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桶里、

61、多看书对心灵有益,你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62、是你去适应社会,不是社会来适应你。

63、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要笑在人前笑,要哭一个人躲起来哭。

64、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65、简单的事情复杂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66、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

67、不管什么条件下,仔细刷牙,特别是晚上。

68、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没有早餐也一定要喝杯水。

69、少说别人是非,管牢自己的嘴。

70、认清自己的价值。

71、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埋单。

72、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前想想应不应该,出了事要学会自己解决。

 

73、要想获得成功,必先痛下苦功。

74、如果是弹簧门,不管是拉还是推,请先出后进。如果身后有人应主动把门扶好,防止门弹回拍到别人。

75、有礼貌应该是对所有人,无论是上司、长辈或是餐馆服务员。

76、不要插队。你争取到的,只是等到的那几秒。可你失去的,却是别人对你素质的肯定。

77、不要追求笑到最后,要看看谁最后笑。

78、倒酒倒满,斟茶斟半。在东方到就是要倒满的,以示尊敬,在西方,或者对外宾,尤其是倒红酒,不管给谁,一定是少于酒杯的一半,三分之一左右为宜。

79、晚上从朋友家回来,到家后一定要告诉朋友一声。不管人家关不关心,这是礼貌。如果有朋友晚上回家,记得发一个短信问有没有到家。

80、从外面回来如果家里做好了热饭,不能马上就去吃,要把温度适应一下,最好喝口温水暖暖牙,据说这样可以防止你老年牙疼,掉牙早。

81、饭局上,每上一道菜,让领导和长辈先动筷,或是主动将菜转动到他们面前。

82、别人睡觉的时候,尽量放低走路、做事或说话的音量。

83、节约是好的,但不要小气。

84、伸手不打笑面人。

85、不重要的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86、说话时请和他人保持距离,不要紧贴别人。

87、说话还是多用“您”、“请问”这样的敬词,多用“麻烦您”、“打扰了”、“实在很抱歉”之类表示歉意的词,多用“好吗”、“行不行”、“您觉得呢”等等探询语气的词。

88、别人讲话时不能打断,听完别人的意见,哪怕不同意也要温和地点头以示尊重。

89、公共场合,手机铃声调的轻声一些。讲电话时不要兴致勃勃地提高音量、手舞足蹈,破坏了周围的宁静。

90、正在和众人谈论事情的时候,电话响了,要告诉同事:“对不起,你们先谈,我接个电话。”

91、出门拜访别人,主人送你时,一定要说:“请留步,不用送了。”

92、第一个进电梯时,要按住按钮,等后面的人都进来。出来时,如果你是下级、是晚辈,如果时间不太急,就等别人出去你再出。

93、别人把很珍惜或者很昂贵的东西送你时,最好不要接受。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时,物质会破坏了珍贵的友谊。

94、朋友请吃饭,一定要再约时间回请。

95、当别人向你寻求帮助而你帮不上忙时,应该表示歉意,再想法补偿。

96、当学弟学妹向你打听你们的学校时,一个新员工向你询问你的单位或者部门时,即使你讨厌这个地方,最好也客观的评价它。

97、抽烟的朋友在递烟给别人的时候,要递两根,接别人烟时,要接远离自己的那根。别人给点火时,要双手拢上去,点好后轻碰对方手表示已经点好。

98、夹菜时,若别人先夹,且你所要的菜是在别人的手的另一侧,应该等别人先夹好,而不是从上方或下方穿过。

99、男女一起走路时,要让女生走在自己右边,因为右边比较安全。

100、打的时,若是自己拦的车,不能自己抢着做后排。

宁可累死,绝不闲死

人生路上,

有顺境,就有逆境,

有平坦,就有荆棘。

没有谁的路能一片坦途,

没有谁的天能毫无阴雨。

 

强者和弱者的差别在于,

出现问题的时候,

强者想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弱者等的是他人提供的帮助。

强者不怕吃苦,

弱者害怕变故!

 

blob.png


人,

宁可累死,绝不闲死!

累点会有收获,

努力就有出路。

闲着,

只会让你越来越懈怠,

只会让你越来越懒惰。

 

人,但凡累了,

倒头就睡!

没时间勾心斗角

没时间尔虞我诈

没时间胡思乱想。慢慢的,

积累的量变就会产生质变,

付出的苦早晚会换来成绩。

闲着的人,

闲着闲着就游手好闲,

玩着玩着就玩物丧志。

 

不懂得学习,

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不知道体谅,

生活的圈越处越小。

 

blob.png


宁可累死,也不闲死!

累,累的有价值,

累,累的有回报!

今天的累,

是为明天的辉煌做准备,

今天的难,

是为明日的轻松做铺垫。

 

人活着,

不能推卸责任,不能没有良心,

该努力努力!该报恩报恩!

累一点,敢拼你就是强者,

累一点,你要对自己负责。

不累,哪来硕果累累?

不累,如何赚取财富?

 

人世间,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人又怎能停滞不前!

努力,闯出未来不后悔,

坚持,人这一生不白活!

 

佛说:万事皆有因果

前世种下的缘,

今生一定会生根发芽。

想知道上一辈子谁跟你有仇?

想知道谁曾经与你相爱?

 


吞下了委屈,喂大了格局!



做人

做人智商高不高没关系,情商高不高也问题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说白了,你可以不聪明,也可以不懂交际,但一定要大气。

格局

如果一点点挫折就让你爬不起来,如果一两句坏话、就让你不能释怀,如果动不动就讨厌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

胸怀

做人有多大气,就会有多成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为胸怀,才是成功者的标志。

铭记

永远要记住这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空杯

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懒惰,放下你的三分钟热度,放空你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么都想聊两句八卦的嘴巴,静下心来好好做你该做的事,该好好努力了!有时候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希望

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不管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要自己为难自己;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要对生活失望,因为还有明天。

目标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沒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不知道要去哪里!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沒目标的人在报怨,因为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

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沒目标的人睡不醒,因为不知道起来去干嘛!

生命

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沒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坚持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过去,你就一定会有进步。

努力

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那请记住: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命虽由天定,但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你的格局在哪裡?



"被骂是一种能力。"

 

受得了多大的委屈,做得了多大的事;受得了多大诋毁,就能承的住多大赞美;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如果能把每次的羞辱和伤害,视作你转变所需的营养珍馐,绝对能喂大你的格局。否则事过境迁后,别人只会记得你爆发的情绪,却不记得原因,徒留给别人你容忍力不够的印象。

 

在职场上,我们都没有避免受屈辱的选择权;然而当屈辱来临时,你也毋须惧怕。只要你能训练自己,每次受伤害时,都有脱胎换骨的能力,就必定能在职场上破茧而出,而你所吞下的屈辱和伤害,也才值得。

 

谁能吞下更多委屈,谁就拥有说话权利。当你格局打开以后,便能承担比别人更重要的任务,上司对你的信赖度提高,你所说的话也将更有分量。


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冯仑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为什么用熬?

 

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鼓励,但你没有;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

 

请记住,遭受委屈时,通常伴随着一股动力,但是这种想证明自己的动力,并非像八点档乡土剧那种低下的反击复仇。

 

在曼德拉总统就职典礼上,曼德拉竟邀请当年看守他的三名狱卒观礼。他说,那段牢狱岁月使他学会控制情绪,也学会处理苦难带来的痛苦,并在众目睽睽之下,起立表达对这三名狱卒的敬意。


这项举动,令在场及全世界的人肃然起敬,不仅让虐待他多年的南非白人无地自容,更展现了曼德拉非凡的气度和格局。谁拥有说话权利,不言而喻。

 

面对委屈时,你真的不需要太在意旁人的眼光,只要记得,永远对自己负责。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你要学会一笑置之,你要学会超然待之,你更要学会转化势能。

 

记住: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送给亲爱的朋友们一句话:吞下的是羞辱,喂大的却是你的格局,你受得了何种委屈,决定你能成为何种人。

叶文珊,1961年出生,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大专毕业,历任香港亚太奔德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华侨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微信图片_20200225094117.jpg


叶剑英元帅三女,丈夫余秋里之子余方方,其哥叶选廉,他们共同的母亲是李刚

父亲叶剑英在1948年底,和华北“军大”学员李刚结婚,生下的一子一女,后因感情不合与1955年离异。

叶剑英元帅:长子叶选平政协副主席,(妻:吴玉章,孙女:吴小兰——深圳人大副主任。女儿叶新,福香港万信公司总裁。);子叶选宁岳枫),曾任解放军总政联络部长,中将军衔,人大常委;子叶选廉,全国政协委员,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解放军总参保利公司负责人之一;女叶楚梅,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原副局长,(夫:邹家华——国务院副总理);女叶向真(夫:钱壮飞之外孙罗丹);女叶文珊,海南华侨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任香港亚太奔德有限公司董事长(夫:余秋里之子余方方);养女戴晴:作家。


“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愈见光辉的灵魂

转载 音乐文化闲聊阁 2018-03-07


一把钥匙解党史


   张闻天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1964年4月16日,毛泽东说,在他之前中共有五朝书记: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实际工作是李立三)、博古、张闻天。张算是第五朝了。毛泽东称张闻天是“明君”,并开玩笑叫张的夫人刘英为“娘娘”(毛还是长征时为张、刘二人牵得姻缘的“红娘”)。因他在张领导下分管军事,就自称“大帅”。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张接替博古做总书记,真正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算到1938年共产国际明确支持毛为首领,张任总书记是四年;算到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正式推定毛为主席,在组织上完成交替,张任总书记是八年。无论四年还是八年,张领导的“第五朝”班子是中共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重要的转折期。


   现在回头看,张在第五任总书记任上干了三件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一是把毛泽东扶上了领袖的位置,成就了一个伟人。遵义会议后毛的实权并没有一步到位,只是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张闻天是总书记,知人善任,他说“二次回遵义后,我看出周恩来同志领导战争无把握,故提议毛泽东同志去前方当前敌总指挥”。后来又决定毛分工军事,从此毛周就调换了位置,周成了毛的军事助手。毛借军事方面的才能进而在全党一步步确立了权威。


   二是正确处理西安事变,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并日渐壮大。三是经过艰苦工作实现了国内战争向民族抗日战争的转变,共产党取得了敌后抗战领导权,获得民心,从此取得政权。


   可见这“第五朝”是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的关键一朝,就算这期间毛泽东在逐渐过渡接班,张这个“明君”至少也有半朝之功吧。但是在以往的宣传中,张却几无踪影。他生前被逐渐地闲置、淡化、边缘化,直到悄无声息地去世。可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历史无情又有情。在他去世几十年后,终于潮落石出,他的功绩又渐渐显现出来,他的思想重又得到后人的认同。


   按毛泽东的说法,张是五朝,毛就是六朝。张与毛的交接既是党内政权五、六朝之间的交替又是中共从夺权到掌权、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还是张、毛这两个出身、修养、性格截然不同的领袖之间的交班。在五朝时,张为君,毛为臣,“瓦窑堡会议”两人合作甚冾,完成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的重大转变;到六朝时倒了过来,毛为君,张为臣,两人吵架于“庐山会议”,党犯了“左”的错误,元气大伤。时势相异,结果不同,两人的合作或好或坏,党的工作局面就或盛或衰。可以说毛、张的恩恩怨怨、分分合合是解开党史、国史谜团的一把钥匙,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文化财富。


   张闻天与毛泽东都有强烈的革命理想和牺牲精神,但两人的出身、经历、知识结构和性格都差异很大。张闻天出身书香门第,上过私塾,读过技术学校,留日、留美、留苏,系统研究并在大学讲授过马列,翻译过马恩作品。他爱好文学写过诗歌、散文、小说,也译介过外国文学作品,发表过大量文艺批评文章。1922年诗人歌德九十周年诞辰时他发表了两万字的长文,这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歌德《浮士德》的论文。他属于开放型的知识结构,性格随和包容,与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同属党内的留洋开放派。毛泽东出身农家,受传统国学教育较深,几乎未出国门。他熟读史书,特别是熟知治国御人的典故,虽思想高远,但性格刚烈、好斗。他自己也知道这个缺点,曾讲其弟毛泽覃批评他说:“共产党员又不是你毛家祠堂。”张、毛两人这种不同的知识背景、性格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命运甚至党和国家的命运。


 

  

惹人怨怒因红颜


   毛泽东与张闻天(洛甫)曾有一段合作的蜜月,即1935年遵义会议后到1943年延安整风前。这也正是前面所说张为党建树三大功劳的时期。据何方先生考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38年9月六中全会,两人联名(多署“洛、毛”)发出的电报就有286件。这时期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小心合作,互相尊重。


   如西安事变一出,毛主张“审蒋”,张主张和平处理,毛随即同意;红军到陕北后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张要向北,毛要东渡,后来张又同意了毛的意见,并率领中央机关随军“御驾亲征”。向来历史上“明君”与“能臣”的合作都是国家的大幸,会出现政治局面的上升期,如刘备与诸葛亮,唐太宗与魏征,宋仁宗与范仲淹的合作等。当毛称张为“明君”,自己为“大帅”的时候,也正是中共第五朝兴旺之时,总书记民主,将帅用心,内联国军,外御日寇,民心所聚,日盛一日。这时毛分管军事,随着局面的打开,其威信也水涨船高。张、毛合作的这一段蜜月期也正是全党政治局面的上升期。


   但这时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贺子珍与毛不合出走苏联,江青乘虚而入。当时党内高层几乎一片反对声,纷纷向张闻天这个总书记进言,就连远在敌后的项英也发来长电,他们实在不放心江青的历史和在上海的风流表现,认为这有损领袖形象。张无奈,便综合大家的意见给毛写了一信,劝其慎重考虑。谁知毛看后勃然大怒,将信撕得粉碎。说:“我明天就结婚,谁管得着!”他第二天就在供销社摆酒,遍请熟人,却不请张这个“明君”。时在1938年11月。这是毛与张的第一次结怨,毛记下了这个仇。


   每一个历史事件,哪怕是一件小事,就像树枝上的一个嫩芽,总是在它必然要长出的地方悄悄露头,然后又不知会结出一个好果子还是坏果子。江青的出现恰到好处,从私生活上讲正是贺子珍的出走之际,从政治上讲又正是毛泽东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之时(两个月前刚开过六届六中全会),他已有资格与上级和战友们拍桌子。要是在遵义会议前,毛正落魄之时,估计也不会这样发威。


   毛江结婚这个嫩芽后来结出了什么政治果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毛这一怒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他是文化的本土派,从骨子里排斥留洋回来的人。瑞金时期对他的不公平让他不满从莫斯科回来的人,延安整风他大反宗派主义,其实他心里也是有一个“派”的。1938年周恩来从苏联养伤回来,顺便转述共产国际负责人的话,说张闻天是难得的理论家,毛愤而说:“什么理论家,背回一口袋教条。”


   张闻天性格温和,作风谦虚,不恋权。他任总书记后曾有三次提出让位,第一次是遵义会议后党需要派一个人到上海去恢复白区工作,这当然很危险,他说“我去”,中央不同意,结果派了陈云。第二次是张国焘搞分裂,向中央要权,为了党的团结,张说“把我的总书记让给他”,毛说不可,结果是周恩来让出了红军总政委一职。第三次就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会前王稼祥明确传达了共产国际支持毛为领袖的意见,张就立即要把总书记的位子让给毛。因为其时王明还在与毛争权(张国焘这时已经没有多大的力气了),毛的绝对权威也未确立,还需要张来顶这个书记,毛就说这次先不议这个问题。张在后来的《反省笔记》中说:“六中全会期间我虽未把总书记一职让掉,但我的方针还是把工作逐渐转移,而不是把持不放。自王明同志留延安工作后,我即把政治局会议地点移到杨家岭毛泽东同志的住处开,我只在形式上当主席,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毛主席决定。”那时共产党很穷,政治局也没有个会议室,谁是一把手,就在谁的窑洞里开会。张把实权让掉后就躲开权力中心,到晋西北、陕北搞农村调查去了。而在毛的心里,也就再没有张这个“明君”。

   

忍辱负重二十年

   

   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作为政治局委员要求去东北开辟工作(就像当年要求到上海开辟工作一样),这正合上意,他先后任两个小省省委书记。这样使用显然有谪贬之意,但张不在乎,只要有工作干就行。


   早在晋西北、陕北调查时,张就对经济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回有了自己的政权,他急切地想去为人民实地探索一条发展经济、翻身富裕的路子。而勤于思考,热心研究新问题,又几乎是张的天赋之性。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他和战友们成功地促成了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这次他也渴望着党能完成从战争向建设的转身。他热心地指导农村合作社,指出不能急,先“合作供销”,再“合作生产”。合作社一定要分红,不能增加收入叫什么合作社?新中国将要成立,他总结出未来的六种经济形式,甚至提出中外合资。这些思想大都被吸收到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东北时期是他工作最舒心的时光。


   但是好景不长,1951年又调他任驻苏联大使,这显然有外放之意。一个政治局委员任驻外大使这在中国和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空前绝后的。这中间有一件事,1952年刘少奇带中共代表团出席苏共“十九大”,团员有中央委员饶漱石、陈毅、王稼祥、候补委员刘长胜,却没有时为政治局委员的驻苏大使张闻天,这是明显的歧视。试想,张以政治局委员身份为几个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服务,以大使身份为代表团跑前跑后,却又上不了桌面,是何心情?这就像当年林则徐被发配新疆,皇上命他勘测荒地。林则徐风餐露宿,车马劳顿,终于完成任务,但最后上呈勘测报告时,却不能署他的名字,因为他是罪臣。这些张闻天都忍了,他向陈云表示,希望回国改行去做经济工作。


   陈向他透露,毛的意思,不拿下他的政治局委员,不会给他安排工作。周恩来兼外长工作太忙,上面同意周的建议调他回来任常务副部长,但外事活动又不让他多出头。1956年党的八大,他以一个从事外交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要作一个外交方面的发言,不许。这种歧视倒使他远离权力中心,反而旁观者清。他在许多大事上表现得惊人的冷静。


   1957年反右,他在外交部尽力抵制,保护了一批人。1958年“大跃进”,全国处在一种燥热之中,浮夸风四起,荒唐事层出。他虽不管经济,却力排众议,到处批评蛮干,在政治局会议上大胆发言。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是个标志,提出钢铁产量翻一番,全国建人民公社,运动一哄而上。10月他在东北考察,见土高炉遍地开花,就对地方领导说这样不行,回京一看,他自己的外交部大院也垒起了小高炉。他说这是胡来,要求立即下马。


   1958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张春桥的文章《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否定按劳分配,宣扬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毛泽东很欣赏此文,亲自加按语。当人们被那些假马列弄得晕头转向时,他轻轻一笑说,这根本不是马列主义,恰恰违背了马列理论的最基本常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原则,是唯一平等的分配标准,怎么能破除呢?而毛却认为按劳分配的工资制是资产阶级法权,甚至想恢复战时的供给制。对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口号,张说这违背主客观一致的辩证法原则。并且他在这些现象背后已经看到了更可怕的个人崇拜的问题。上面好大喜功,下面就报喜不报忧,他到海南视察,那里都饿死人了也不敢上报。


   在1958年4月的上海会议上,毛说要提倡海瑞精神,不要怕杀头。张说:海瑞精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民主气氛,要使人不害怕,敢讲话。当时为迎合毛,领导干部送材料、写文章都争着引毛的话。而张的文章中据理说事,很少引语录去阿谀迎合。毛对此心知肚明,认为他骄傲、犯上,两人就隔膜更深。当然,今非昔比,现在已是毛为“君”张为“臣”,为大局张闻天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多有隐忍。1958年4月他向毛写信汇报看到的“大跃进”局面,本想提点意见,犹豫再三还是暂不说为好。毛看了很高兴,遂给他回一信,但仍不忘教训和挖苦:“你这个人通了,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一直不大满意你。在延安曾对你有五个字的批评,你记得吗?进城后我对恩来、陈云几次说过,你有严重的书生气,不大懂实际。记得也对你当面说过。今天看了你的报告引起我对你的热情。”毛说“可能对你估计过高,即书生气,大少爷气,还没有完全去掉,还没有完全实际化。若果如此,也不要紧,你继续进步就是了。”这哪里是对当年的“明君”说话,是对一个小学生的训斥。信里说的当年给张的那五个字是“狭、高、空、怯、私”……


   从1938年到1958年,这二十年间,张的职务是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还有几年总书记)、七届政治局委员、八届政治局候补委员。但是,在整风后张只分工一个四五人的中央材料室,后又下基层,出国任大使,长期高职低配,久处江湖之远,而再未能登庙堂之高。就是对他在遵义会议后主持全党工作的那段经历也绝口不提。张在党内给人留下的形象是犯过错误,不能用,可有可无。对张来说,二十年来给多少权,干多少活,相忍为党,尽力为国,只要能工作就行。但他又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可以忍但不能不想。他整日在基层调查研究,接触“卑”工“贱”农,工作亲历亲为,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自然会有许多想法。无论怎样地看他、待他,为党、为国、为民、为真理,他还是要说实话的。庐山上的一场争论已经不可避免。


   

一鸣惊破庐山雾

   

   1959年6月中旬张闻天刚动了一个手术,中央7月2日开庐山会议,他本可不去,但看到议题是“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他决定去。这时彭德怀刚出访八国回来,很累,不准备上山。张力劝彭去,说当此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之时,不可不去,哪怕听一听也好。不想这一劝竟给他俩惹下终身大祸。


   庐山会议本是要纠“左”的,但是船大难调头。思想这个东西像浮尘一样,一旦飘起来,就是日落风停,也得等到明天早晨才能尘埃落定。何况这又不是一个人的一时之念,而是一个大党的指导思想。这时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在人们心中鼓起的狂热,已是尘嚣难停。“大跃进”出现了问题,不得不纠“左”,自揭其短,毛泽东本来就不大情愿,而这时干部中的狂热者还不在少数。有一拨儿高干围在毛的身边,说再纠“左”就要把气泄光了,鼓动他赶快“反右倾”。


   田家英在小组会上只如实说了一点在四川看到的问题,西南局书记李井泉就立即打断,不容揭短。1959年,新中国刚成立十年,共产党的干部还保留着不少战争思维,勇往直前,不计代价,不许泄气,不许动摇军心。还有一些人则是一味摇旗呐喊,如上海的柯庆施、张春桥等。这期间彭德怀因为一封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错误的信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会议转向大批“右倾”。这也反映了当时全党对经济建设的规律还不熟悉。


   张闻天早就有话要说,不吐不快,32开的白纸,用圆珠笔写了四五张,又用红笔圈圈点点。田家英听说他要发言,忙电话告之,“大炼钢铁”的事千万不要再说。他放下电话沉吟片刻,对秘书说:“不去管它!”胡乔木也感到山雨欲来,21日晨打来电话,劝他这个时候还是不说为好,一定要说也少讲缺点。张表示:吾意已决。21日下午,张带着这几天熬夜写就的发言提纲,带着秘书,吩咐仔细记录,便从177别墅向华东组的会场走去。又一颗炸弹将在庐山爆炸。


   与彭德怀的信不同,张的发言除讲事实外,更注重找原因,并从经济学和哲学的高度析事说理。如果说彭的信是摸了几颗瓜给人看,张的发言就是把瓜藤提起来,细讲这瓜是怎么长出来的。针对会上不让说缺点,怕泄气,他说缺点要讲透,才能接受教训;泄掉虚气,实气才能上升。总结教训不能只说缺乏经验就算完,这样下一次还会犯错误,而是要从观点、方法、作风上找原因。


如“刮共产风”,就要从所有制和按劳分配上找原因。他说好大喜功也可以,但要主客观一定要一致;政治挂帅也行,但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坏事可以变好事,是指接受教训,坏事本身并不是好事,我们要尽量不办坏事。他特别讲到党风,说不要听不得不同意见,不要怕没有人歌功颂德。最后,他提到最敏感的彭总的信。明知这时毛已表态,彭正处在墙倒众人推的境地,但他还是泰然支持,并为之辩护、澄清。说到信中最敏感的一句话“小资产阶级狂热性”,他为之辩道:这话不说可能好一点,说了也可以。“共产风”不就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


   他发言的华东组,组长是柯庆施。柯最善看毛的眼色,跟风点火。连毛都说“大跃进”的发明权要归于柯庆施。1958年1月南宁会议,毛批周恩来,嫌他保守,曾一度动了以柯取代周恩来当总理的念头。柯在“文革”前病逝,有人说柯要不死,文革就不是“四人帮”而是“五人帮”。张在柯主持的小组发言,可谓虎穴掏子,引来四围怒目相向。柯等频频插话,他的发言不断被打断,会场气氛如箭在弦。在一旁记录的秘书直捏一把汗。张却泰然处之,紧扣主旨,娓娓道来。他没有大声强辩,也没有像给毛写信时那样掩饰,他知道这是力挽狂澜的最后一搏了,就像当年在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上一样,一切都置之度外。遇有干扰,他如若不闻,再重复一下自己的观点,继续讲下去,条分缕析,一字一顿,像一个远行者一步一步执著地走向既定的目标。他知道这也许是飞蛾扑火,但自燃的一亮也能引起人们的一点关注。二十年来,他官愈当愈小,问题却看得愈来愈透。那些热闹的“大跃进”场面,那些空想的理论,在他看来是一件皇帝的新衣,是百姓和国家的灾难,总得有人来捅破。迟捅不如早捅,就让他来做这个捅破皇帝新衣的第一人。


   他足足讲了三个小时,整个下午就他一人发言。稿子整理出来有八千多字。这个讲话戳到了毛的两个痛处。一是不尊重经济规律,搞“大跃进”;二是作风不民主,听不得不同意见。当年马克思讲,有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现在又有一个“幽灵”,一个清醒的反“左”的声音在庐山上回荡。


   毛泽东大为震怒。两天后的7月23日,毛作了一个疾言厉色的发言,全场为之一惊,鸦雀无声,整个庐山都在发抖。散会时人人低头看路,默无一言,只闻挪步出门之声。8月2日毛又召所有的中央委员上山(林彪说是搬来救兵),工作会议变成了中央全会(八届八中全会)。这天毛在会上点了张闻天的名,说他旧病复发。当天又给张写成一信并印发全会,满纸皆为批评、质问。


   7月23日和8月2日的讲话,还有这封信让张大为震惊。他本是拼将忠心来直谏,又据实说理论短长的,想当此上下头脑发热之际,掏尽脏腑,倾平生所学、平时所研,为党开一个药方。事前田家英、胡乔木曾劝他不要说话时,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在再三思量后,曾手抚讲稿对秘书说:“比较成熟,估计要能驳倒这个讲话也难。”毛的讲话和信给张定了调子:“军事俱乐部”、“文武合璧,相得益彰”、“反党集团”。会议立即一呼百应,展开对他的批判,并又翻起他的老账,说什么历史上忽左忽右,一贯摇摆。就这样他成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的副帅。


   张闻天知道,根据过去党内斗争的经验,如果他不检查,庐山上的这个会是无法收场的。为了党的团结,他顾全大局再一次违心地检查,并交了一份一万字的检查稿。但还是通不过。9日那天他从会场出来,一言不发,要了一辆车子,直开到山顶的望江亭,西望山下江汉茫茫,四野苍苍,乱云飞渡,残阳如血。他心急如焚,欲哭无泪。


   他几次求见毛,拒而不见。会议结束,8月18日张闻天下山,回到北京。家人和朋友说你管外交,不干经济,何苦上山发言闯此大祸?他却冷静地分析相对:不上山,就没有这个发言,是偶然性;肚子里有意见总是要讲,这是必然性。但这一讲,他的名字从此就在报纸上消失了……

 

  

留得光辉在人间

   

   庐山一别,张与毛竟成永诀。


   1960年春,张大病初愈,便写信给毛希望给一点工作,不理。他找邓小平,邓说可研究一点国际问题。又找刘少奇,刘说还是搞经济吧,最好不要去碰中苏关系。他就明白了,自己还不脱“里通外国”的嫌疑。他去找管经济的李富春,李说正缺你这样的人,三天后却又表示不敢使用。


   后来中组部让他到经济研究所去当一个特约研究员,他立即回家把书房里的英文、俄文版的外交问题书籍一推而去,全部换成经济学书刊,并开始重读《资本论》。1962年七千人大会前后,全国形势好不容易出现一个亮点,中央开始检讨1958年以来的失误,毛、刘在会上都有自我批评。张很高兴,在南方调查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集市贸易等问题的一些意见》。没想到这又被指为翻案风,立即被取消参加中央会议和阅读一切文件的权利,送交专案组审查。


   到“文革”一起,他这个曾经的总书记又受到当年农民游街斗地主式的凌辱。他经常是早晨穿戴整齐,怀揣月票,挤上公共汽车,准时到指定地点去接受批斗。下午,他的妻子刘英,一起从长征走过来的老战友,门依黄昏,提心吊胆,盼他能平安回来。他有冠心病,在挨斗时已不知几次犯病,仅靠一片硝酸甘油挺过来。只1968年七、八、九三个月就被批斗十六七场。他还被强迫作伪证,以迫害忠良。遇有这种情况他都严词拒绝,牺牲自己保护干部。他以一个有罪之身为陈云、陆定一等辩诬。特别是康生和四人帮想借“61人叛徒案”打倒刘少奇,他就挺身而出,以时任总书记的身分一再为刘证明和辩护。时穷而节见……


   1969年10月18日他被迫不得再用“张闻天”三个字,化名“张普”到广东肇庆。肇庆五年是他生命的末期,也是他思想的光辉顶点。张闻天委身的这个小山坡就叫“牛冈”,比牛棚大一点,但仍不得自由。像一个摔跤手,被人摔倒了又扔到台下,但他并不急着爬起来,他暂时也无力起身,就索性让自己安静一会儿,躺在那里看着天上的流云,听着耳边的风声,探究着更深一层的道理。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政治家总是把自己作为一种元素放在社会这个大烧瓶里进行着痛苦的实验。他把鲁迅的两段话抄在卡片上,置于案头: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革命者为达目的,可用任何手段的话,我是以为不错的。所以即使因为我罪孽深重,革命文学的第一步,必须拿我来开刀,我也敢于咬着牙关忍受。杀不掉,我就退进野草里,自己舔尽了伤口上的血痕,绝不烦别人敷药。


   他每日听着高音喇叭里的最高指示,感受着“文革”的喧嚣,回忆着自己忽上忽下、国内国外的经历,思考着党、国家、民族的前途。他本来就是一个思想家,在已往的每一个岗位上都有新思想的萌芽破土而出,写成调查报告或文章送中央。思考和写作已经成了他生活的惯性,成了他自觉为党工作的一部分。但现在“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他明白不会再有人听他的什么建议,也没有地方发表他的文章,写作只是为了探求真理。他只求无愧生命,无愧青史。正像一首诗所说的:能工作时就工作,不能工作时就写作。二者皆不能,读书、积累、思索。


   每当夜深人静,繁星在空,他披衣揽卷,细味此生。他会想起在苏联红色教授学院时的学习,想起在长征路上与毛泽东一同反思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想起庐山上的那一场争吵。毛泽东比他大七岁,他们都垂垂老矣,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吵出个结果,而国家却日复一日地政治混乱、经济崩溃。是党的路线出了毛病,还是庐山上他说的那些问题,今犹更甚。归纳起来就是三点:一是滥用阶级斗争,国无宁日,人无宁日,无休无止;二是不尊重经济规律,狂想蛮干;三是个人崇拜,缺乏民主。他将这些想法,点点所得,写成文章。这些文字早已不是他当年写小说、写诗歌,而是如红叶经秋,寒菊着霜,字字血,声声泪了。牛冈本为一部队农场之地,虽“文革”之乱,却仍不废鸡犬牛羊。所以他常于夜半凝神之时,遥闻冷巷狗吠之声;而奋笔疾书,却又雄鸡三唱,东方渐白。


   张闻天接受七千人大会后的教训,潜心写作,秘而不露。眼见“文革”之乱了无时日,他便请侄儿将文稿手抄了三份,然后将原稿销毁。这些文章只有作为“藏书”藏之后世了。这批珍贵的抄件,后经刘英呈王震才得以保存下来,学界称之为《肇庆文稿》。

   多少年后当我们打开这部《文稿》时,顿觉光芒四射,英气逼人,仿佛是一个前世的预言家在路边为后人埋下的一张纸条。我们不得不惊叹,在那样狂热混乱的年代里,作者竟能如此冷静大胆地直刺要害。只需看一下这些文章的标题,就知道他是在怎样努力拨开时代的迷雾:《人民群众是主人》、《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党内斗争要正确进行》。我们不妨再打开书本,听一听他在四十年前发出的震聋发聩的声音:生产力是决定因素,离开发展生产力去改革生产关系是空洞可笑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不同的阶段,不要急着跨进共产主义。阶级斗争就是各阶级为自己阶级的物质利益的斗争,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共产主义就是画饼充饥;共产党执政后最危险的错误是脱离群众,不要以为党决定了的东西就是对的。为保证党的正确先要作风民主,不要老是喜欢听歌功颂德,个人专断;党内矛盾是同志矛盾,没有什么“资产阶级代理人”,党内斗争只能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镇压……他的这些话从理论上解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反右派、“大跃进”、“反右倾”、“文革”等运动的错误,是在为党开药方、动手术。


   1974年2月经周恩来干预,张闻天恢复了组织生活。10月他给毛写信说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希望能回京居住治病,毛批示:“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方居住。”张欲回老家上海,不许,1975年8月被安置到无锡。越明年,1976年7月1日,在党的55周年生日这一天,这个五朝总书记就默默地客死他乡(这一年中共去世四位元老,1月:周恩来;7月:张闻天、朱德;9月:毛泽东)。他临死前遗嘱,将解冻的存款和补发的工资上交党费。这时距打倒“四人帮”只剩三个月。上面指示:不开追悼会,骨灰存当地,火化时不许用真名字。妻子刘英送的花圈上只好写着“送给老张同志”。火化后骨灰又不让存入骨灰堂,而放在一储物间里……正是:在世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哲人到死恨不尽,英雄成灰灰含冤。


   张闻天一生三次让位,品高功伟;但又三次受辱,长期沉埋。在延安时因劝毛勿娶江青,被当面怒斥,整风中又屡作检查,此为一辱;庐山会议劝毛反思“大跃进”,被打成反党集团,此为二辱;“文革”被整、被关、被流放,死而不得复其名,此为三辱。大半生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低房檐下难展身。

   但他一辱见其量,有大量,从容辞去总书记,到基层工作;二辱见其节,有大节,不低头,不屈服,转而去潜心研究经济理论,为治国富民探一条路;三辱见其志,不改共产主义的大志,虽为斗室之囚,却静心推演社会进步之理,最后留下雄文四卷,一百一十万言。辱之于他如尘埃难掩珠玉之光;如浮云难遮丽日之辉。他甚至于懒得伸手去弹掉这些浮尘,而只待历史的清风去慢慢打扫它。果然,清风徐来,云开雾散。



   他去世后三个月“四人帮”倒台,三年后中央为他开追悼会平反昭雪。邓小平致悼词曰:“作风正派,顾全大局,光明磊落,敢于斗争。”1985年,他诞辰八十五周年之际《张闻天选集》出版,1990年他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四卷本一百一十万字的《张闻天文集》出版。到2010年他诞辰一百一十年之际,史学界、思想界掀起一股张闻天热,许多研究专著出版。2011年《人民日报》出版新年第一期的《文史参考》杂志,封面主题是:“遵义会议后中共最高领导人不是毛泽东而是张闻天。”《北京日报》刊出建党九十周年特稿《张闻天在中共党史上的十大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心有秤,公道归来,一个时代的巨人重又站在历史的云端。历史有时会开这样的玩笑:一个胜者可以成就功业霸业,为自己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把他的对手打倒在地并踩在脚下;但历史的风雨会一层一层地剥蚀掉那座华丽的宫殿,败者也会凭借自己思想和人格的力量,重新站起身来,一点一点地剥去胜者的外衣。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还汝洁白漫天雪

   

   2011元旦,我为寻找张闻天的旧踪专门上了一次庐山。刚住下我就提出要去看一下他1959年庐山会议时住的177号别墅。主人说,已拆除。我知道庐山上的老别墅是一景,是文物,六百多座都是专门编号的,怎么会拆呢?主人说因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那年就选了两栋拆建改造。老天不公啊,六百选二,怎么偏偏就轮上他呢?我说那就到原址凭吊一下吧。改造过的房子是一座崭新的二层楼,已经完全找不到旧日的影子。里面正住着一位省里的领导,我说是来看看张闻天的旧居,他一脸茫然。我不觉心中一凉,连当地的高干都不关心这些,难道他真的已经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


   第二天一觉醒来,好一场大雪,一夜无声,满山皆白。要下山了,我想再最后看一眼177号别墅。这时才发现,从我住的173号别墅顺坡而下,就是毛泽东1970年上山时住的175号别墅,再往下就是1959年彭德怀住的176号和张闻天住的177号。三个曾在这里吵架的巨人,原来是这样地相傍为邻啊。1970年毛泽东曾在175号别墅住了二十三天,每日出入其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睹“屋”思人,难道就没有想起彭德怀和张闻天?


   现在是冬天,本就游人稀少,这时天还早,177号就更显得冷清。新楼的山墙上镶着重建时一位领导人题的两个字“秀庐”。我却想为这栋房子命名为“冷庐”或“静庐”。这里曾住过是一个最冷静、最清醒的思想家。当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多数人还在头脑发热时,张闻天就在这座房子里写了一篇极冷静的文章,一篇专治极“左”病的要言妙道,这是一篇现代版的《七发》。我在院子里徘徊,楼前空地上几棵孤松独起,青枝如臂,正静静地迎着漫天而下的雪花。石阶旁有几株我从未见过的灌木,一米多高,叶柔如柳,枝硬如铁,缀着一串串鲜红的果实,在这白雪世界里如珠似玉,晶莹剔透。我问送我下山的郑书记(他曾在庐山植物园工作)这是何物?他说:“很少见,名字也怪,叫平枝荀子,属蔷薇科。”我大奇,这山上我少说也上来过五六次,怎么却从未见过?是今日,苍天特冥冥有指吧。平者,凭也;荀者,寻之。我忽闻天语解天意,这是叫我来凭吊和寻访英灵的啊。难怪昨夜突降大雪,原来也是要还故居主人一个洁白。我在心底哦吟着这样的句子:


   凭子吊子,惆怅我怀。寻子访子,旧居不再。飘飘洒洒,雪从天来。抚其辱痕,还汝洁白。水打山崖,风过林海。斯人远去,魂兮归来!




前总统小布什给父亲老布什总统的悼词

原创 七彩美国 陌上美国 2018-12-06

2018年12月5日,星期三


美国前总统卡特、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和现总统川普,以及美国各界要员和布什家族的亲友等,今天应邀出席了美国第四十一届总统乔治·H·W·布什的葬礼。


四位美国前任总统,和现任总统同出席老布什葬礼(图片来自:CBSN)


有一句话说,“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在这里,要说成“直到死亡把我们团聚”才合理。


今天只是未来生命中的一天,但你的未来却取决于你今天做了什么。

海明威



前总统小布什讲话全文


老布什的长子、前总统小布什在葬礼中(图片来自CBSN


尊敬的来宾,总统和第一夫人,政府官员,外国客人,朋友们; 杰布,尼尔,多罗和我,以及我的家人,感谢你们的光临。


我曾经听说,人最好趁年轻的时候就去世,当然,要越晚越好。在我父亲85岁高龄的时候,他的一个娱乐就是开快船,他的船叫“忠心号”,他开足300马力,快得象飞一样,在大西洋上驰骋,留下保安船只在后面拼命追赶。


在90岁的时候,我父亲依然从飞机中跳伞而出,降落点是缅因Kennebunkport镇海边的圣安妮教堂,我的祖母就在这个地方举行的婚礼,这也是我父亲经常去礼拜的地方。母亲说,父亲特意选择了这个地方降落,就是为了应对伞包万一打不开的意外。


90岁了,有一天父亲正在住院,他的老朋友,前国务卿贝克,偷偷给他带进来一瓶灰鹅牌伏特加,他高兴坏了。这酒配上贝克从默顿牛排店买来的外卖,真是棒极了。


即便是在他最后的日子,父亲的生命也有启迪。他一边老去,一边教会我们如何带着尊严,幽默和善良而老去。当慈爱的上帝最终来叩门的时候,怎样带着勇气,带着对天国的期盼和喜乐,去迎接死亡的来临。


我父亲知道如何在“年轻”时死亡,因为他几乎曾经历过两次。十几岁的时候,一个葡萄球菌感染几乎要了他的命。几年后,他躺在一个救生筏里在太平洋上飘荡,一边祷告希望救生部队能先于敌人找到他。显然上帝听到了他的祷告,因为上帝给父亲的命运做了其他的安排。


从我父亲的角度,这些濒死的经历让他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他发誓要把每一天活到极致。


父亲是个大忙人,永远处于无穷动态之中。但是,他就是再忙,也不会忘记和周围的人分享快乐。他教会我们热爱户外运动,他喜欢看爱犬追逐被惊飞的野鸟,他爱钓狡诈的鲈鱼。即便是受限于轮椅而行动不便,他就坐在沃克海角的码头,沉思大西洋的宏伟,这仿佛是他最快乐的时刻。


他所看到的天边明亮而充满了希望。父亲是个真正乐观的人。这种乐观主义,也影响了下一代,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坚信,可能性无处不在。一直以来,他都用一个个果敢的决定来拓展他的空间。


他是爱国者 。高中毕业后,二战爆发,他暂停大学计划而成为海军飞行员。


父亲和很多同代人一样,本来不大喜欢宣扬自己报效国家的事迹。但是,作为公众人物,我们都知道了他的经历,他执行攻击,完成任务,被击落。 我们知道了他机组人员的牺牲,以及他对此穷其一生的思索。我们也知道他最终获救了。


另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把自己的小家庭从舒适的东部搬到了陌生的德州奥德赛。他和母亲很快就习惯了周边荒凉的环境。为了节省家用,我家当年和另几位女士共享一栋独立房子,我家在一边,她们在另一边,但是两家需要共享一个卫生间。后来,我们知道了这些女士是从事“特殊”职业的,但我父亲依然以善良和蔼的态度对待她们,他是个非常宽容大度的人。


父亲能够和来自生活不同轨道的人交往,他善于推己及人,感同身受。他重品格而不是背景,他决不愤世嫉俗,他善意地从每个人身上找优点,总是能找到。


父亲教会我们,当“官”, 为公众服务是必须的,也是崇高的。当“政客”,也可以当得正直,并且对家庭信仰这样重要的价值观问心无愧。他坚信我们必须回报国家和社会。他知道,为别人服务,也能丰富自我的灵魂。对我们而言,父亲是“闪耀繁星”中最亮的那一颗(the brightest of a thousands points of light)(小编注:“闪耀繁星”是老布什成立的非盈利机构,旨在提倡志愿者服务)。


当他失败,他铁肩担责难。他承认,失败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但他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让失败来定义你的人生。他亲身实践,挫折怎样可以转化为强大。


在他所有的不幸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他人生最大的悲剧,年幼爱女的过世。


我们有个姐姐,在三岁就去世了,这给我父母带来的痛苦和绝望,我和杰布那时太小了都记不住。我们后来知道,父亲这个把信仰深藏内心的人,天天为她祷告。只有依靠了神的爱,和他对母亲真正持久的爱,他才能坚持下去。父亲总是相信,有一天他能够再次拥抱他珍贵的女儿罗宾。


他喜欢大笑,特别是自嘲。他喜欢开玩笑,但绝非恶意。他特别热衷于精彩的笑话。 这也是他选择辛普森参议员致悼词的原因。


他有一个电子邮件群,专门用于朋友之间分享最新的笑话。他对笑话有一个很典型的乔治·布什笑话质量评分系统:能得到十分罕见的7分和8分的笑话,大多数都不带色的。


乔治·布什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真正忠诚的朋友。慷慨大度和愿意付出,让他和各界友人成为至交。他曾经给朋友和熟人写了成千上万的亲笔信,用于鼓励、同情或者感谢。


他能量惊人。 很多人会告诉你,爸爸是他们生活中的导师和父亲。他乐于倾听,善于安慰,愿意和人交流。 他的好朋友,除了唐·罗德斯,泰勒·布兰顿,吉姆·南茨,阿诺德·施瓦辛格,最不可思议的,还有后来在总统竞选中打败他的比尔·克林顿。对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来说,父亲的这些朋友亲如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


他告诉我们要珍惜毎一天。 他在高尔夫球场上是一个传奇。 他是一名优秀的高尔夫球手,我总是想知道他高尔夫为什么打那么快。我的结论是,打快点,才有时间参加下一个活动,用一天中剩下的时间,来消耗他旺盛的精力,不让一日虚度。看来他出生时只有两种设置:全力以赴,倒头大睡。


他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好祖父和好曾祖父。他有自己坚信的原则,但当我们想用自己的方法时,他支持、鼓励、安慰,但从不试图操纵。我们都挑战过他的耐心。每次我触及他的底线时,他总是用无条件的爱来回应。


上周五,当我被告知他不久于人世时,赶紧打电话给他。接电话的人说:“我觉得他能听见你,但他己经一整天没说话了。” 我说,“爸爸,我爱你,你是一个很棒的父亲,”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也爱你。”


对我们来说,他并不完美,但已经接近完美。他不擅长于打短时比赛。在舞池里也比弗雷德·阿斯泰尔差远了。他不爱吃蔬菜,尤其讨厌西兰花。 顺便说一句,他把这些缺陷也遗传给了我们。


最后,在他73年的婚姻中,父亲每天都在以身作则地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他娶了他的初恋,崇拜她,陪她大笑,陪她痛哭,对她始终忠诚如一。


上了年纪的时候,父亲喜欢握着母亲的手,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得老高,一遍遍地观看警察节目。妈妈去世后,爸爸表现得很坚强,但我们知道,他真正想做的事就是牵着妈妈的手。


父亲还教给我另外一个特别一课。他身体力行地向我展示如何成为一个有诚信,有勇气的总统,如何充满爱心地为国民服务。


历史书上会记载,乔治·H·W·布什是一个伟大的美国总统,一个有着无与伦比技巧的外交官,一个成就显赫的总司令,一个以尊严和荣誉捍卫其职责的绅士。


好了,父亲,就说这么多吧,我们会一直想念你。你体面、真诚、善良的灵魂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眼泪中,我们明白,这得是多么大的幸运,能认识你,爱戴你,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人。一个孩子可能拥有的、最好的父亲。在悲痛中,我们笑着永别。亲爱的爸爸,您总算可以拥抱罗宾,再次牵着妈妈的手了。


翻译:项西行,七彩美国


小布什讲话英文原稿:

https://www.townandcountrymag.com/society/politics/a25412038/george-w-bush-eulogy-for-father-george-hw-bush-full-transcript/


THE FULL TRANSCRIPT OF GEORGE W. BUSH'S MEMORIAL FOR HIS FATHER:

Distinguished guests, including our Presidents and First Ladies, government officials, foreign dignitaries, and friends; Jeb, Neil, Marvin, Doro, and I and our families thank you all for being here.

I once heard it said of man that the idea is to die young as late as possible. At age 85, a favorite pastime of George H.W. Bush was firing up his boat, the Fidelity, and opening up the three 300 horsepower engines to fly, joyfully fly across the Atlantic with the Secret Service boats straining to keep up.

At age 90, George H.W. Bush parachuted out of an aircraft and landed on the grounds of St. Anne's by the Sea in Kennebunkport, Maine, the church where his mom was married and where he worshipped often. Mother liked to say he chose the location just in case the chute didn't open.

In his 90s, he took great delight when his closest pal, James A. Baker, smuggled a bottle of Grey Goose vodka into his hospital room. Apparently it paired well with the steak Baker had delivered from Morton's.

To his very last days, dad's life was instructive. As he aged he taught us how to grow with dignity, humor and kindness. When the good lord finally called, how to meet him with courage and with the joy of the promise of what lies ahead.

One reason dad knew how to die young is that he almost did it, twice. When he was a teenager, a staph infection nearly took his life. A few years later he was alone in the Pacific on a life raft, praying that his rescuers would find him before the enemy did. God answered those prayers. It turned out he had other plans for George H.W. Bush.

For dad's part, I think those brushes with death made him cherish the gift of life, and he vowed to live every day to the fullest.

Dad was always busy, a man in constant motion, but never too busy to share his love of life with those around him. He taught us to love the outdoors. He loved watching dogs flush a covey. He loved landing the illusive striper. And once confined to a wheelchair, he seemed happiest sitting in his favorite perch on the back porch at Walker's Point contemplating the majesty of the Atlantic.

The horizons he saw were bright and hopeful. He was a genuinely optimistic man, and that optimism guided his children and made each of us believe that anything was possible. He continually broadened his horizons with daring decisions.

He was a patriot. After high school he put college on hold and became a navy fighter pilot as World War II broke out.

Like many of his generation, he never talked about his service until his time as a public figure forced his hand. We learned of the attack, the mission completed, the shootdown. We learned of the death of his crewmates whom he thought about throughout his entire life. And we learned of the rescue.

And then another audacious decision; he moved his young family from the comforts of the East coast to Odessa, Texas. He and Mom adjusted to their arid surroundings quickly. he was a tolerant man. after all, he was kind and neighborly to the women with whom he, Mom and I shared a bathroom in our small duplex. Even after he learned their profession, ladies of the night.

Dad could relate to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e was an empathetic man. He valued character over pedigree, and he was no cynic. He looked for the good in each person and he usually found it.

Dad taught us that public service is noble and necessary, that one can serve with integrity and hold true to the important values like faith and family. He strongly believed that it was important to give back to the community and country in which one lived. He recognized that serving others enriched the giver's soul. To us, his was the brightest of a thousand points of light.

When he lost, he shouldered the blame. He accepted that failure is a part of living a full life. but taught us never to be defined by failure. He showed us how setbacks can strengthen.

None of his disappointments could compare with one of life's greatest tragedies, the loss of a young child.

Jeb and I were too young to remember the pain and agony he and Mom felt when our 3-year-old sister died. We only learned later that Dad, a man of quiet faith, prayed for her daily. He was sustained by the love of the Almighty and the real and enduring love of her Mom. Dad always believed that one day he would hug his precious Robin again.

He loved to laugh, especially at himself. He could tease and needle but never out of malice. He placed great value on a good joke. That's why he chose Simpson to speak.

On e-mail he had a circle of friends with whom he shared or received the latest jokes. His grading system for the quality of the joke was classic George Bush. The rare 7s and 8s were considered huge winners, most of them off-color.

George Bush knew how to be a true and loyal friend. He nurtured and honored his many friendships with a generous and giving soul. There exists thousands of handwritten notes encouraging or sympathizing or thanking his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He had an enormous capacity to give of himself. Many a person would tell you that Dad became a mentor and a father figure in their life. He listened and he consoled. He was their friend. I think of Don Rhodes, Taylor Blanton, Jim Nantz, Arnold Schwarzenegger, and perhaps the unlikeliest of all, the man who defeated him, Bill Clinton. My siblings and I refer to the guys in this group as brothers from other mothers.

He taught us that a day was not meant to be wasted. He played golf at a legendary pace. I always wonder why he insisted on speed golf; he's a good golfer. Here's my conclusion. He played fast so he could move on to the next event, to enjoy the rest of the day, to expend his enormous energy, to live it all. He was born with just two settings, full throttle, then sleep.

He taught us what it means to be a wonderful father, grandfather and great grandfather. He was firm in his principles and supportive as we began to seek our own ways. He encouraged and comforted but never steered. We tested his patience. I know I did. But he always responded with the great gift of unconditional love.

Last Friday when I was told he had minutes to live, I called him. The guy answered the phone, said "I think he can hear you but he hasn't said anything for most of the day." I said, "Dad, I love you and you've been a wonderful father," and the last words he would ever say on Earth were, "I love you too."

To us he was close to perfect. but not totally. His short game was lousy. He wasn't exactly Fred Astaire on the dance floor. The man couldn't stomach vegetables, especially broccoli. And by the way, he passed these genetic defects along to us.

Finally, every day of his 73 years of marriage, Dad taught us all what it means to be a great husband. He married his sweetheart. He adored her. He laughed and cried with her. He was dedicated to her totally.

In his old age dad enjoyed watching police show reruns, the volume on high, all the while holding Mom's hand. After Mom died, Dad was strong, but all he really wanted to do was hold Mom's hand again.

Of course Dad taught me another special lesson. He showed me what it means to be a President who serves with integrity, leads with courage and acts with love in his heart for the citizens of our country.

When the history books are written, they will say that George H.W. Bush was a grea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 diplomat of unmatched skill, a Commander in Chief of formidable accomplishment, and a gentleman who executed the duties of his office with dignity and honor.

In his inaugural address the 41s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e said this: "We cannot hope only to leave our children a bigger car, a bigger bank account, we must hope to give them a sense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loyal friend, a loving parent, a citizen who leaves his home, his neighborhood and town better than he found it. What do we want the men and women who work with us to say? That we were more driven to succeed than anyone around us or that we stopped to ask if a sick child had gotten better and stayed a moment there to trade a word of friendship?"

Well, Dad, we're going to remember you for exactly that and much more, and we're going to miss you. Your decency, sincerity, and kind soul will stay with us forever. So through our tears, let us know the blessings of knowing and loving you, a great and noble man. The best father a son or daughter could have. And in our grief, let us smile knowing that Dad is hugging Robin and holding Mom's hand again.

微信图片_20200226154104(1).jpg


[向上]